鱼鳞病是1种危害性很大的皮肤性疾病,在医学上对这类病有详细的病理分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下这些类型: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寻常鱼鳞病,本型为常见的轻型鱼鳞病,亲代1方或双方得病则家中常有多人摧患,但无性别差异。常自幼年病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至青春期症状最为显著,以后即停止发展。皮损表现轻重不1,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无明显鳞屑,搔抓后有粉状落屑,称为干皮症
组织病理:角质层显著增厚,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其角质层增厚与角质层细胞间的桥粒退化缓慢,使角质层细胞未能正常脱落有关。棘层细胞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由于角化过度伸入毛囊构成毛囊角栓。汗腺皮质腺可萎缩。真皮无明显改变,或在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性联遗传寻常鱼鳞病:较少见。由于本病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仅见于男性,可于生后或婴儿期病发。皮损与上型略异,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常常遍及全身,腋窝、肘窝等部亦可受累,腹部较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于耳前及颜面侧面。1般不产生毛囊角化。掌跖距皮肤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有时反而增剧。本病女性为携带者,鱼鳞病的常见病理类型,1般不病发,有时仅见于前臂及小腿出现薄的鳞屑。角膜后壁及后弹性层膜上可有小浑浊点状,不影响视力。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增厚,棘层轻度增厚,真皮无明显变化,有时可在血管周围见有淋巴细胞浸润。通常临床所见的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又称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具有高畸变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生后或生后数月,可有泛发性及局限性侵害。泛发性者诞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厚层鳞甲,生后即脱落,出现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剥除鳞屑显现湿润面,红斑可逐渐消失,可再产生较厚疣状鳞屑。局限性者仅在4肢屈侧及皱壁部可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重者可有疣疵状增生或呈局限性抚状增生侵害称豪猪状鱼鳞病。本病的开始数年内可出现木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疤或大疤。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颗粒细胞层增厚,棘层上部细胞有网状空泡化,有时桥粒仅与1侧棘细胞相连表皮细胞有棘突松解,表皮内可见有水疤或大疤,真皮浅层有慢性炎症浸润。
4、板层状鱼鳞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即为1层广泛的人棉胶状的膜牢牢地包裹,多引发眼睑及唇外翻。很多天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慢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沿游离。常常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国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鱼鳞病的常见病理类型。掌跖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缓慢,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LI患者在诞生时就明显表现出严重症状,而且1直延续终生。板层性鱼鳞病大部份患儿在诞生时被1层火棉胶膜包裹,伴隐性红皮病。在患儿诞生后数周左右,火棉胶膜逐步演化为泛发的大片鳞屑。LI典型皮损的特点为大片状、灰色的盘状鳞屑,呈镶嵌或树皮状,鱼鳞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不伴或伴随轻微红皮病表现。鳞屑中央附着、边沿游离,从而易构成皮肤表面皲裂。泳衣鱼鳞病是板层状鱼鳞病的1种特殊表型(由TGM1基因产生的1种特殊突变导致),患者表现为仅躯干和头皮受累,脸部皮肤受紧张牵拉常致使睑外翻、唇外翻和鼻部、耳廓软骨发育不良。严重的睑外翻还会引发睫毛脱落、结膜炎及继发于角膜炎的眼睑闭合不全等。紧张皮肤的牵拉、压迫还可以致使瘢痕性秃发,以头皮外周区域表现最为严重。发干正常但常被增厚的角质层包绕。掌跖角化的轻重程度不1,表现可从掌跖皮肤纹理加重至显现严重的角质增厚伴裂口、皲裂。由甲板增厚而至的继发性甲营养不良及甲皱襞炎症引的甲纵嵴也其实不少见。表皮内汗腺管的收缩可引发严重的热耐受不良,而且鳞屑的聚集还可导致外耳道闭塞,滋生细菌及反复发作性耳部感染。
病发机理
大部份LI患者是由于两个异源性TGM1基因均产生了突变,导致转谷氨酰胺酶⑴的缺点而致[3]。转谷氨酰胺酶⑴通过构成NE(谷氨酰基)赖氨酸异构肽来催化钙依赖性的蛋白交联,此酶散布在表皮上部的分化层,它促使大量结构蛋白相互交联而构成非水溶性蛋白包膜,也有益于脂质分子膜的构成,因此TGM1基因的病理性突变严重地破坏了角化和脱落的复杂进程。目前已报导的ABCA12的突变均散布在5个外显子(28⑶2),这些外显子编码板层小体的ABC运载体中的第1个核苷酸结合区域,该部位对脂类基质以能量依赖方式进行跨膜运输起到重要作用。CYP4F22基因编码在脂氧合酶通路中发挥作用的细胞色素P450酶,最近发现,该基因突变与伴发掌纹增多的LI表型相干。目前仍有近1半的LI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
医治
重症患儿常需要从幼童时期即开始以维甲酸类药物进行系统治疗。阿昔曲丁可以有效减轻过度角化及鳞屑的生成。治疗通常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程和病情的轻重程度逐渐调剂至最小有效剂量。治疗还有助于改良睑外翻,从而避免眼部并发症和眼睑外科重建手术。但是,若长时间利用维甲酸类药物系统治疗,必须权衡斟酌其潜伏的毒性作用。在有严重脱屑及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情况下需要局部治疗,通常禁用角质剥脱剂,因其有皮肤刺激性而且增加了全身吸收的危险性,对儿童特别如此。局部利用维生素D3的衍生物和他扎罗汀[4]和在基质中含乳酸和丙2醇成分的乳膏均有疗效。对热耐受不良经常使用迁就疗法进行减缓,如常经常使用水或利用空调和加湿器以保持皮肤润泽。
5、局限性线状鱼鳞病
其特点性表现是头脸部的脂溢性皮炎样红斑及脱屑,夏消冬发,病程缓慢,可延续毕生。
6、豪猪状鱼鳞病
又称高起性鱼鳞病,是1种罕见的特殊性鱼鳞病,全身高起性鳞屑为其主要特点,表面凹凸不平,角化棘刺可高达1厘米以上,状如豪猪,故此得名。
以上就是鱼鳞病的几种病理类型,希望大家对这类病能有1个充分的了解,万1得了这类病1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医治。
相关新闻
上一页:对鱼鳞病护理的注意事项的分析
下一页:鱼鳞病的基本病理体征是怎样的?
相关问答